(二)识记知识要点
1、说明方法及其作用(此为必考题)
①举例子: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,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,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。
例句: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……其中*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,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。《中国石拱桥》
②列数字:具体、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,使说明更有说服力。
例句:桥长265米,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,每个石拱长度不一,自16米到21.6米。《中国石拱桥》
③下定义: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(科学事理)加以揭示,从而更科学、更本质、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(事理)。例句:……由于各拱相联,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。《中国石拱桥》
④作诠释:对事物的特征(事理)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,使说明更通俗易懂。
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:定义要求完整;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,对事物的特征(事理)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,使说明更通俗易懂,可以颠倒。
⑤打比方:(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。)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,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。
例句:天上的云,真是姿态万千,变化无常。它们有的像羽毛,轻轻地飘在空中……还有的像峰峦,像河流,像雄狮,像奔马……——《看云识天气》
⑥分类别: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。对事物的特征(事理)分门别类加以说明,使说明更有条理性。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,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。
⑦作比较:通过和比较,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(地位、影响等)。
例句;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。……在春天,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。如在早春三四月间,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,但到晚春五月初,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。《大自然的语言》
⑧列图表: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,使读者一目了然。
⑨摹状貌:对事物的特征(事理)加以形象化的描摹,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。
⑩引用说明: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、更充实。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,增强说服力,如引用古诗文、谚语、俗话。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,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。〖注意标志:引用的内容常在引号“”内。〗
说明文中引用古诗、传说、俗语、故事等的作用要点:为文章增添文学色彩,读来耐人寻味;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(吸引读者)。
●常见题型:划线句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,有何作用(或有什么表达效果)?
答:划线句采用了的说明方法,说明了的特点(或道理)。
(第*空填具体的说明方法,第二空填说明方法表达效果的作用,第三空填具体说明的事物特点或道理。)
例题: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,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,有时……
答:划线句采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,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卷云轻盈洁白的特点,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。
2、说明文的语言:
(一)说明文语言特点:准确性、严密性、科学性。
(二)说明文语言风格:①平实、质朴、准确(平实说明文)②生动、形象、准确(生动说明文)〖<譬如使用了大量描写句、修辞句、神话传说等>(趣味性)〗
(三)分析说明语言的准确性。〖(词语分析)——典型试题〗
1.语言的准确性:一般体现在修饰、限制语上,词性上常是副词,如:
(1)表约数:约、大约、近(30米)、(30米)上下、左右……
(2)表程度:*(多)、至多、几乎、全部、常常、往往……
(3)表示时间:目前、日前、当时、刚才、刚刚、有时候……
(4)表范围:大多数、大部分、遍及、一般……
2.语言的风格:可以找表示时间、空间、数量、范围、程度、特征、性质等修饰性和限制性的词语来分析说明文平实;找比喻、拟人化的语句等来分析说明文语言的生动。
●常见题型:
A、类型一:加点字词有何作用?(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答题。)
★答题方法:①解释词语意思;②带词解释句子(结合具体内容分析);③xx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、严密。
例题:“天上的薄云,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”这句话中的加点词语“往往”有什么作用或表达效果?
答:“往往”是大多数的意思,说明了天上的薄云大多预示着天气晴朗,但也不排除特殊情况。“往往”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。〖注:“往往”是一个频率副词,频率副词还有“常常、经常、通常、总是、有时”等,分析它们都是一样的。〗
B、类型二: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?并说明理由。
★答题方法:①表态:不能替换;②定性:解释原词意思或带词解释句子;③定性:解释所换词语意思;④若替换,句子意思有何改变,不符合实际;⑤原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、严密性。
例题:“天上的薄云,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”这句话中的加点词语“往往”能否替换成“总是”,试说明理由。
答:不能。因为“往往”是大多数的意思,说明了天上的薄云大多预示着天气晴朗,但也不排除特殊情况。使用“总是”说明天上出现薄云一定表示天气晴朗,如果换了,就与客观事实不符合。表达不准确。“往往”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。
C、类型三:加点(或限制性)词语能否删去?(“××”词能不能删掉?)为什么?
★答题方法:①表态:不能删;②定性:解释这个词或带词解释句子;③若删去,句子意思变成了“……”这与事实不符合,表达不准确;④XX词在此句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(严密性、科学性)。
例题1:“天上的薄云,往往是……”这句话中的加点词语“往往”能否删去?
答:不能删去,因为“往往”是大多数的意思,如果删去就说明天上出现薄云一定表示天气晴朗,这与客观事实不符合。表达不准确。“往往”一词在此句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。
例题2:“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/4”中的“仅”字能否删去?为什么?
答:不能。“仅”字突出了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程度,去掉则无此效果。“仅”在此句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。
(说明:不管此部分题型如何变化,考查的知识点皆为所讲授内容,作答时谨记结合文章内容)
以上为中考说明文常考题型、答题技巧、识记知识要点部分